票配资合作方案

工匠精神 时代之必然

28/08.2015基础施工机械公司 张良


    当我**一次听到“工匠精神”时略感惊讶,这好像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词。日常生活中,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“工匠”:居家有木匠、石匠、泥水匠;吃饭有厨子、屠夫、农夫;出门有飞行员、司机、铁路工人……,旧时的360行发展至今,细数起来3600行也是有的。而古时候,各行各业都有“祖师爷”,且“祖师爷”往往有真实的形象,例如杜康、鲁班、蔡伦……,他们因为对行业有卓越的贡献而成为行业代表。后人也常以他们为目标,不断学习和赶超,以求雕琢出行业精品,助推行业发展。在某种意义上,这些“祖师爷”就是“工匠精神”的物质形态。时至今日,虽然科学进步、信息发达,各行业已相互渗透,不如过去脉络清晰,也没有“祖师爷”一说,但我们依然需要 “工匠精神”。

    谈到对“工匠精神”的理解和认识,我想年初吴晓波的《去日本买只马桶盖》就从侧面反映了大众对“工匠精神”的追求。日本的“马桶盖”,在生产和制作过程中,生产者更加专注、严谨,注重细节,要求极致完美,才造就了质量经得住考验的产品,因而广受市场欢迎。反观日式管理,不仅是马桶盖的生产,也包括其他产品,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:用精益求精的态度,把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。我想,这种精神其实就是“工匠精神”。

    此外,“工匠精神”还可以从瑞士的钟表制造上一窥究竟。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、每一道工序、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、专心雕琢,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“工匠精神”。在他们眼里,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、对制造的一丝不苟、对完美的孜孜追求,除此之外,再无其他。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“工匠精神”,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、成为经典。

    在中国,“工匠精神”也有很多故事诠释。春秋时期的庖丁解牛就是其中一个。庖丁作为厨师因为对专业的执着追求而被梁惠王大赞技艺高深,这告诉我们:做任何事只要心到、神到、执着追求,就能达到登峰造极、出神入化的境界。

    很多人认为“工匠”是机械、重复的工作者,但我认为,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义,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特质:坚定、踏实、精益求精。也许,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,但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“工匠精神”,他们兢兢业业、严谨,专注把产品做好、把品牌做好、把企业做好。

    怎样才能成为“有极致工匠精神的员工”呢?在“快”时代,我们应该沉下心来,不讲究即时利益、视工作为修行、视品质如生命、视任务如作品、视品牌如人品,方能寻找到“极致工匠精神”的真谛。乔布斯曾说:“工作将占据你生命中相当大的一部分,从事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,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。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,就是去热爱这份工作。”所以,不论你有多高的专业素养、多高的学历资历,都要从“热爱这份工作”开始,才会有精彩的过程和辉煌的成果。

    “工匠精神”对我们来说不应只是口号,它应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、心中。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,公司重提“工匠精神”、重塑“工匠精神”,全体员工争做“有极致工匠精神的员工”,是当下的必然选择!